首頁本所消息

本所消息

公告類別
公告內容
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
〔記者吳柏軒、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教授創業的首要條件,需先研發專利,但統計顯示,近年大學專利數呈現下滑趨勢,智財衍生收入3年來也少了2億多元。學界分析,主因為專利維持費太高,大環境不佳也降低業界產學與投資意願,盼政府出資刺激廠商技術活化,加速科研發揮社會價值。

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統計,105至107學年大專校院專利數逐年遞減,智慧財產權所衍生的總收入也從12億4973萬多元,降至10億1853萬多元,呈現衰退情況。

面對專利數下滑,大學端研發主管皆直言:「專利維護費太貴!」尤其外國專利維護更高價,早年鼓勵教授衝刺專利數量情況已不再。

台北科技大學研發長蘇昭瑾表示,專利不技轉,再多也無用,各校不再花大把銀子維護,也要擺脫過往圖利廠商的觀點,「學術要攻頂,技術要落地」,如校內推產學聯合研發中心,一半人員來自業界,與師生共事,更能將技術落實到企業中。另提醒應將專利分類,視其貢獻度來補助。

台灣大學研發長李百祺指出,當專利公開推廣仍無法授權,已採中止維護策略;新專利申請則透過資料庫分析,了解其授權機率,進而與教授依比例分攤相關費用,專利不能只看量,品質也很重要。

協助專利與產業鏈結
台灣師範大學研發長許瑛玿則說,教授申請專利時,會協助提供市場分析報告,甚至分析跨國市場等,也與台大、台科大等3校共組平台,讓相關專利能跨校跨域結合布局,讓學術與產業鏈結。
教育部表示,產業重視高品質專利,大學也開始重質不重量策略布局專利,智財收入下滑,研判是一次性現金授權,且多年計畫僅列計第一年績效;另新創公司也多以對價方式提供相關服務,影響收入,但大學在產學合作上則有成長,近年也透過台灣智財加值營運管理中心,幫各校服務促成更多技轉與新創。

公告時間 2020-10-12 11:34:13
  回消息公告